财新传媒
2017年09月17日 07:50

哲人石系列课程侧记之三

1. 这个系列课程实际上呈现了两种心理学, 一是"古代的"星象学, 展现的是生命和心灵运作的真正实相, 象征或原型程序的运作方式, 这里的“形而上学”很难被“现代人”的经验主义科学思维方式所承认, 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古今形而上学”的文章, 财新网博客和哲人石微信公号中都有; 第二种心理学是20世纪弗洛伊德开始的心理分析学, 这门学科的意义人们还远没有充分领会, 至今仍然没有进去学院心理学的主流。这个课程试图在古今两种心...

阅读全文>>
2017年08月01日 17:06

哲人石系列课程侧记之二

1. 世界就是一连串的事件。人们被卷入事件之流中。人生就是这样展开的, ego不是人生剧本的作者。在我们的Natal chart中, 方方面面的内部客体和客体关系都呈现在那里, 严格说来, 在每个人的心灵出生和成长过程中, 没有内摄(introjection)这回事儿, 发生的实际上是充实, substantiate. 智慧的发生同样是客观事件, 不是大脑人为地努力的结果。在我们经历了足够的人生之后, 某一天开始醒悟到, 人的ego中的free will微不足道, 远不足以...

阅读全文>>
2017年07月23日 09:27

来到人世一遭, 到底怎样才算不枉活, 谁又知道?

1. 问: 来到人世一遭, 到底怎样才算不枉活, 谁又知道?答: "心"知道。怎样才算没有枉活?答案很简单, 随心所欲。克劳利说, Do what you will shall be the whole of Law. 可是, 人们总是活在大脑和ego里, 总是把脑子里的贪婪和痴迷当成"心"的愿望。人生的奇妙或困难之处在于, 大脑意识和ego是人所独有的宝贵禀赋, 可是人们几乎必然地总是误用。而且, 人生的早年甚至前半生的主题就是ego的发展。幸亏我们的生命中有水元素和让我们遭...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29日 15:18

无题, Donald Kalsched, James S. Grotstein

1. 今年上半年最大的进展是, 理解人生过程和创伤的根源及修复。实际上, 我仍然在理解自己的人生以及每个人的人生。说到底, 一个有稍许觉察的人求助心理分析师或"智者"的根本目的, 并非只是疗愈, 更是寻求对人生的理解, 或者用希尔曼的话说, an adequate biography. "我的人生如何是统一的、有意义的?为什么有些事情会发生在我身上?我的人生剧本中有没有多余的、错置的情节?" 可以想见, 最重要的问题是, "我的生命中为何经历创伤...

阅读全文>>
2017年06月13日 11:26

哲人石系列课程侧记

1. Wilfred Bion. 关于人世、肉身、关系的意义以及心灵病症的根源以及疗愈的关键, 最具有要害意义、最不可饶过的人物之一是比昂, Wilfred Bion. 这句话值得重复一百遍。法国人Gerard Bleandonu那本思想传记的确是关于Bion的杰出介绍, 然后不可回避的是James S. Grotstein的<A Beam of Intense Darkness>. 检验心理分析师或咨询师的资格的关键标准就是, 在理解力和实践上, 他或她是否理解了Bion. 当然, 生而知之者除外。Karnak出版...

阅读全文>>
2017年04月24日 10:13

为什么人们会深陷于无知之中呢?

为什么人们会深陷于无知之中呢?这里不谈一种普遍的情况, 即有些真理尤其关于内在心灵的Truth, 人们总是不愿意面对。这里要说的是三条关于心智运作的规律, 例外是罕见的、极其难得的。

第一条, 几乎所有人都事实上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得。在理论理性的意义上, 即抽象地讨论时, 人们都会承认自己在很多领域和问题上所知有限, 甚至一无所知。可是, 在实践理性的层面上, 即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自己不可能不懂。看清了...

阅读全文>>
2017年03月05日 16:44

小孩子为什么总是闲不下来?

小孩子为什么总是闲不下来?因为他/她的自我和自我功能(self, self functions)还没有发展出来, 还需要作为selfobject的父母和外在的玩具来提供支持和填补空虚。人不仅仅是忙于刺激-反应的(由生物本能驱动的)动物, 人的独特性在于以"太阳"(nuclear self)为中心的自身意识和反思意识, self-consciousness & reflective consciousness. 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聪明人, 他们在其大脑与外部刺激之间的活动中表现卓越, 可是自身意识和反思意...

阅读全文>>
2017年02月14日 11:09

课程预告

心理学的三个层次, 首先是发轫于弗洛伊德的ego psychology, 被国内译为"自我心理学"; 然后是由科胡特(Heinz Kohut)开创的self psychology, 被国内莫名其妙地译为"自体心理学"; 最后一层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以原型和Individuation为核心)和阿萨樵利的psychosynthesis (以will为核心)。在卡巴拉的生命之树上, 这三层心理学构成生命整体蓝图的中轴, 其中ego psychology主要关乎"月亮", self psychology主要关乎"太阳", 而第三层的心...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19日 09:53

"Life is difficult"

《少有人走的路》的作者开篇就说: Life is difficult. 这是每一个来到地球上的人最应该明白的事实。可是, 在“现代世界”, 几乎所有家庭、社会和教育机构都努力推迟孩子们面对和明白这个事实的年龄, 似乎尽量延长童年的时间就能避免这个事实一样。尽量长久地生活在美好的期待和想象中, 结果当真实的人生打来耳光的时候, 人们手足无措, 无论年龄多大, 反应像孩子一样幼稚。现代社会的教育最糟糕的地方是, 成长中的人们对真实的人生...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06日 16:41

说明与预告

在赫尔墨斯-卡巴拉学院这个领地上,我要开始耐心地、系统地写作了。在过去的4年多里,我经常在匆忙中写下一些笔记和感言性质的文字,先是在QQ空间里,后是在财新网的博客中,收获了一些朋友的支持。这些文字对我在探索过程中所逐渐明确起来的地图和路标大致上都做了提示性的说明,可是由于缺乏从容的时间和心态,这些文字或过于浓缩,或有些生涩,给读者的理解构成了不小的障碍。如今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我开始正式投身这项事业了,在日常的咨...

阅读全文>>
2017年01月05日 10:01

终于可以松口气 可以慢下来工作了

5年前, 当我开始人生的根本转向的时候, 意识到自己即将把40岁之前(1992~2012)学到的几乎所有学识全部放弃, 开始探索一个全新的大陆, 一个未知的海洋。时不我待, 为了尽快描绘出这片海洋的地图, 或在那块大路上插上关键的路标, 且不提生存和责任的压力, 我在焦虑感的压迫下, 一路狂奔。从2012年开始, 我离开了自己探索了将近20年的现代世界和现代人的mind-set, 开始谦卑地走入"古人"的世界和worldview, 取道20世纪的那批"传统主义者...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12日 18:53

一段关于寓言的寓言, 或公案

有一位美国青年,在加州的某个禅宗学校学习,不经意间被一本小说迷住了。这本小说就是卡夫卡的《审判》。哦,可怜的孩子!这本“邪恶的”的书,加上他的参禅训练,让他陷入了无法逃离的困惑中。卡夫卡在小说的末尾插入的那个寓言,通常被称为“在法的门前”,尤其让他执迷不已,无论是在理智上还是在情感上。这个寓言扰乱了他的内心的平静,他的禅修也难以如往常一样进行,《碧岩录》也读不下去了。

 

卡夫卡的寓言大意是这样...

阅读全文>>
2016年12月12日 12:32

关于使命的陈述

这是一项事业的开端。这项事业的目标不是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而是通向大写的真理(Tuth)Truth只有一个, 即关于人的生命的真理, 每一个人究竟是谁(who)、是什么(what)、从哪里来(whence)又要向哪里去(whither)。这里试图提供的是尽可能清晰、透彻和圆融的途径, 通向大写的真理的阶梯。而大写的真理, 有待人们通过不懈的内在探索和攀爬才能获致。

 

这项事业由发起, 有赖诸多有心人的参与和共同努力。如临深渊, 如履薄...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31日 09:22

友谊和亲密情感的缘由之一

友谊和亲密情感的缘由何在?当然, 只有当我深入认识了一个人之后, 认识了一个独特而具体的人(而不是任何集体性的面具或人格的组合), 才会获得这个人的友情。当我们初次见到一个陌生人时, 认识的起点是他的社会面具, 即他在社会上的标签, 比如老板、处长、博士等等; 令人遗憾的是, 很多人在知道了他人的persona之后, 就再也没有心思进一步了解这个人自身了, 接下来不过是将自己心灵中沉淀下来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形象不断投射在那个人...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30日 09:06

我是谁?究竟谁在说话?

我是谁?觉醒之前的人不是一个unity, 而是从内到外多个层次的组合, 而且支离破粹。首先我是一个人们看得见的personality, 同样具有人性范围内的弱点, 有人觉得"他"很可怜, 有人觉得"他"很可敬, 也有人觉得"他"很可气。这个(整体意义上的)personality是由本命星盘(natal chart)决定的, 具体的人格, 是为了在这世上经历特定的功课, 完成特定的事情。其次, 再往里, "我"是一个mage, 至少是a mage in the making, 经历了多世的人生, 经...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01日 21:05

关于“转身”与“Eros”

我多次谈到了转身之难, 在人的生命进化的最后阶段之前, 人被投入世界、与"神"分离的渴望(separating desire)主导, 作为具体的personality在世上经历具体的人生, 这时候回归神圣源头的渴望(returning desire)尽管无时不在, 却处于弱势, 在无意识中运行。在这样的阶段, 人被世上的美好事物所吸引, 反身内省是很不自然的, 只有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才可能短暂地转向内心, 不过, 通过内在探索来发现自己的individuality的动机通常无从升起...

阅读全文>>
2016年08月01日 18:26

说说古今形而上学

古人区分了"the world of becoming"和"the world of being", 前者是"the world of effects", 后者是"the world of causes". 这种区分只是一种方便, 绝非对应着现代人的代表康德所说的"现象界"和"本体"; "流变的世界"只是普通人借助感官所能"看到的"世界, "the world of being"并非位于"流变的世界"背后的无法成为认识对象的本体。只有唯一的实在(reality), 这个实在是多维度的, 这些维度构成实在的纵向等级(hierarchy), 这个实在的...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29日 10:51

心灵进化的阶梯

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生命重心是为了从自身之外的外部世界获得某些东西(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 物质利益、地位名声、友谊爱情等等), 在外在世界中忙碌, 持续关心着外部世界, "心"基本上在外部世界中飘浮, 很少能收回来。这是一种自身的生命不自足的状态, 需要得到外在的东西来补充自己的匮乏。当然, 心理学家说, 有一种名为"自我实现的人", 他们在外部世界忙碌, 不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以填补自己的匮乏, 而是为了"实现自我", 即发挥自...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27日 11:51

唤醒、现象学还原、小津与布雷松的"transcendental style"

        20世纪意大利的经典作家Giorgio Bassani在其小说《The Garden of the Finzi-Continis》中这样说: 假如你真的想理解万事万物在这个世上的存在方式, 你最好要"死过"至少一次。既然这是法则, 那就最好在你还年轻的时候"死"去, 因为彼时你还有大把的时间能让自己振作起来, 从头再来。[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really understand the way things are in this world, you've got to die at least once. And as that's the la...
阅读全文>>
2016年07月26日 08:17

有必要澄清“政治”的概念

早上在微信中随便评论了几句, 记录在这里吧。古典时代和共和主义者的"高贵的政治"属于社会自治的范畴, 与古典自由主义警惕的state power借助强制手段实施的政治活动基本上不是一回事儿。Aristotle 的<政治学>在现代更多属于"社会学"范畴。关键在于是否通过强制征税和强制手段。古代城邦的政治是公民以私产支撑的, 军备更是以私产自备, 中世纪的骑士亦然。政治思想中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不同阵营的人们对"政治"的界定不同。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