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主流的宏观经济学为什么总是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为什么成为官方经济学?完全无视'用手捕鱼'和'退而结网, 然后用渔网捞鱼'的区别, 只考察当期支出与收入在总量上的关系的宏观经济学为什么会诞生?经过多年思考后, 只能得出这样的总结: 凯恩斯认为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 其一国民不舍得消费(即节俭是一种'罪恶'), 其二企业家不敢投资, 而且前者还是后者的原因之一; 于是解救的途径就是, 政府把钱从老百姓手上征收上来, 或者通过征税, 或者通过公债, 或者通过通货膨胀; 然后由政府官僚代替国民花钱消费, 代替民间企业家投资。一句话, 让政府官员多收钱多花钱, 据说市场经济自身的不稳定就被克服了。这样的学说怎么能不成为官方哲学和官方经济学呢?反对和拆穿凯恩斯经济学的错误的经济学, 永远成不了正统和主流, 因为知识和权力结成了同盟。我写作"从'节俭的悖论'说起", 一环又一环地说明凯恩斯主义的逻辑错误(包括菲利普斯曲线这种东东), 结果越写越长了; 在我终于弄明白了哈耶克的<价格与生产>和<资本的纯理论>之后, 感到或许不得不写一本中文书了。 

2. 早期的商业循环(李嘉图的年代就已经观察到的)是怎么出现的? 很多人认为, 那肯定是'资本主义自身'的问题。首先, 不要用'资本主义'这种大词, 这类大词只会模糊和掩盖问题。假如货币是黄金这样的商品货币, 假如银行坚持百分之百的准备金制度, 显然, 经济整体和单个商品市场在均衡机制上是没有差别的, 不可能出现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可是, 银行家发现, 来存金子的人们不会在同一天集体来拿着银行票据来兑现, 于是就多倍创造信用贷款, 多赚利息嘛。这时候, 假如某家银行过于利欲熏心, 发行过多的银行券, 那么客户们包括其他更稳健的银行家们就一定登门提现, 结果必然是破产。也就是说, 在中央银行登上舞台之前, 商业银行之间是真正竞争关系, 这种竞争保证了经济体中廉价货币不可能长期存在, 因此货币利息率与人们的时间偏好率之间不可能出现持续的偏差。中央银行一旦成了'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也就是, 垄断了银行券的发行, 强制所有商业银行将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存放在中央银行那里, 直至成了银行系统的最后贷款人, 这时候情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所谓'资本主义的内在不稳定'就是从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的垄断开始的。这时候, 原先足以约束滥发货币的银行间竞争不存在了,商业银行之间尽管还可能在存贷利息差和服务质量上进行竞争, 可是在首要的意义上实际上已经是同伙了。

中央银行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业的组织和性质, 自由竞争的银行体系变成了一种卡特尔式的垄断联盟。从此, 只要政府借助政治权力切断黄金和中央银行的银行券之间的关联(可兑换), 银行券变成纯粹的Fiat Money, 就再也没有任何机制能防止和约束政客们通过通货膨胀来变相掠夺民间财富了。简而言之, 早期的商业循环是伴随着中央银行和银行业性质的变化而出现的, 李嘉图派和通货学派(Currency School)已经明白很多了。 

话题:



0

推荐

刘云鹏

刘云鹏

342篇文章 306天前更新

刘云鹏 男,1972年出生于山东章丘。1998年7月就职于当时尚存的中信国际研究所, 2003年12月离开。1992年至今, 致力于通过读书、思考和生命体验来追求真理。曾经热切关心社会和苍生的命运,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