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这两天阅读郑也夫的<吾国教育病理>, 随便发表一点意见。学习、教育很重要, 可是不等于说上学(学校)很重要。所谓九年义务教育的必要性在于, 一是孩子在读高中以前还没有足够的自学能力, 所以要"教"; 二是孩子的天赋和兴趣在读高中以前可能还没有觉醒、展现和被发现, 还不能自主决定以后教育方向和生活方向的分流。可是,"教"的必要性不等于学校的重要性, 学校的重要性也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用统一的教育体制来垄断"义务教育"。"义务的"(compulsory), 同时就是"强制性的"意思, 不是指政府有义务让每一个孩子都受到基本教育, 实际上指的是家长必须送孩子去政府主宰的学校中去上学。美国的阿米绪人与政府关于孩子教育的冲突, 我站在阿米绪人这边, 政府没有强制孩子上学的权力。其实政府垄断教育的动力在于, 其一, 这是从国民腰包里征税的理由, 征上来拿出一部分办学, 剩下的就是官僚自己的了, 其二, 工作年龄以下的人口规模庞大, 又极其分散, 在现代政府尤其是集权政府瓦解了民间自治力量之后, 如何让这些青少年安分守己、不威胁社会秩序呢? 送进政府垄断的学校去, 让他们忙于考试竞争的游戏, 比大人还忙!当然, 更重要的是"洗脑", 将全体人们教育成为"听话的乖乖仔"。这不只是集权主义政府的事情, 而是一切政府都致力于做的事情, 尽管程度和性质差别甚大。

人们为什么热衷高等教育和学历证书? 因为这是“出人头地”的途径, 完全与对知识和智慧自身的追求无关。这就是"科举取仕"的传统。有些人依据自身的资质和兴趣本应该分流到"蓝翔技校", 为什么非上大学甚至读博士不可? 其一, 在官本位社会中, 蓝翔技校出来混社会地位上不去; 其二, 在官本位体制里混, 只须名义上的学历即可, 真才实学既用不上, 也不容易检验。只有当无能之辈不容易被淘汰的前提下, 人们才会热衷甚至购买学位证书这种唬人的玩意儿。黑社会选拔人才, 绝不会看学历, 因为能力太重要了, 关乎生死存亡。商业社会选拔人才, 看学历的原因是检验能力的成本和困难, 即使考试内容和实际工作八竿子打不着, 考试也比不考要好。所学和所用越密切相关的领域, 能力检验越重要、越容易的领域(比如打架的武功), 越不需要大学和高学历, 挑游泳健将不会从大学里学习"游泳学"的学生里选。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其一学习谋生的技能, 以便将自己卖个好价钱; 其二谋取功名, 即社会地位的向上流动; 其三是真正的自由教育, 即孔子所说的"为己之学", 提升个人生命的, 不是为了出卖。大学, 真正有意义的大学, 主要的使命是自由教育。 

2. 假如一个孩子身边有最好的家庭教师, 家里有一流的图书馆, 那么他上学的理由是什么? 与同龄人的社会互动以完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地位的上升。所以这个理由不重要的年代, 贵族和真正的中产阶级(即经济自主, 不受雇于人), 大学和学历不重要, 于是天才辈出。当我提出这个问题时, 你最先想到的是谁呢? John Stuart Mill, 那位百年罕见的天才, 维多利亚时期早期的知识和文化领袖, 从来没上过学。剑桥大学1910年代才开始招收女生, 奥斯丁小姐和乔治. 艾略特这等女作家都没有上过学。天才人物最密集涌现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 一家大学也没有。美国历史上各个领域的那些杰出人物, 大多都没有上过学。多少作家是退学后才成为作家的?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新时代的开创者是一批中途退学的不合格学生。体制化的教育制度已经成为了现代的"利维坦"。韦伯所悲观预言的'理性化的牢笼'仍然没有放松对现代人的捆绑, 而是越来越令人窒息。米歇尔. 福柯所发现的"倒过来的辉格党历史"隐藏着重大的真理, 社会科学家们还没有充分反思和发掘的真理: 在现代最自由的国家中, 人们也享受不到古代和中古时期最皇权专制的社会中普通百姓所享受到的某些自由。 

3. 为什么全世界都陷入了对名校学历的崇拜? 为什么在中国尤其出现了郑也夫所谓的"学历的军备竞赛"? 学习的目的有三, 一是非功利性的"为己之学", 即孔夫子的"君子教育"或西方所谓的"自由教育", 通过内在价值的培育和视野的开阔让人们摆脱狭隘、激情和外物的奴役, 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安宁以及真正的自尊, 这类教育显然是"精神贵族"的教育, 我心目中大学教育的雷打不动的核心; 第二类是职业教育, 培养某一方面的专业能力, 然后为了谋生在市场上出售; 第三类是为了提升社会地位的教育, 这部分教育往往所学与所用关联度很低, 却属于贯穿古今中外的社会游戏, 比如中国的科举取士的传统, 儒生所经年修习的经典和八股与官员的实际治理能力几乎八竿子打不着。进入大众民主社会之后, 即便在西方历史久远的大学里, 第一类教育也慢慢死掉了, 只剩下了第二类和第三类, 当然两者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流动性的。第二类教育中, 比较低端的应该属于区别于大学的技术学院或学校, 本来中学生中的相当一部分应该自愿分流到这类院校去, 比如德国的中学分流制度就是成功的典范, 不过这种模式成功的制度性前提是有一种公正健康、各阶层比较平衡、中间阶级占主导的社会结构, 这样技工人才也能有令人满意的收入和社会地位。在中国当今金字塔型社会结构中, 分流是很难的, 蓝翔技校的毕业生远远比不了德国的技工。全体中学生都都拥挤在考大学的道路上, 因为在中国的体制下大学文凭一直是提升社会地位的首要途径, 别的不说, 户籍制度以及相关的权利安排导致的城乡差别让农民子弟别无选择, 毕竟只有在国有大学毕业才有可能改变公民身份。另一方面, 假如所学和所用紧密相关, 同时能力的检验比较容易, 而且能力差的人很容易被淘汰, 那么人们绝不会陷入对学历的疯狂追逐, 不会在这类虚名上投资。而问题的关键恰恰是, 越是容易满足以上条件的教育领域和能力往往越无助于社会地位的提升, 也就是说社会提升游戏中历来占主导的教育领域恰恰是那些所学与所用关联很弱、检验和淘汰很难的领域, 这些领域在大学里占据了很大比重。原因何在呢? 孟子说过: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只要把这里的"劳心"和"劳力"灵活地理解, 我们就明白了症结所在。前者的能力难以检验, 淘汰机制不起作用, 而选拔和晋升又需要一些纸面上的依据, 于是对学历的崇拜和军备竞赛就愈演愈烈了。

不过, 草根阶层一开始乐于参与这场游戏, 时间久了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 因为规则是权贵阶层制定和主导的, 中国大学的大跃进和学历的贬值显然表明, 草根阶层的优秀青年本应该获得的社会位置被上层阶级的蠢材儿女们合法地抢走了。因为, 因为, 世界历史上只有在中国的国有大学里, 一个只读过教科书、只会背诵答案、从来没有思考过问题的学生完全可以顺利地拿到博士学位。这还不算什么, 只有在中国, 权贵们可以花钱、甚至不用花钱聘用一个像我这样的穷鬼完成一篇"博士论文", 而且"党校学位"在领导的资历中与名牌大学是等价的。这还不算什么, 中国的权势和金钱还腐蚀了西方世界的大学, 后者为了赚中国人的钱乐颠颠地、史无前例地降低标准, 帮助邓亚萍们顺利拿到世界名校的学位。十几年前, 海归中多数出身平民, 如今以及以后多数都是各种权贵子弟。对学历的军备竞赛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 只是在当今中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 不从根源上釜底抽薪, 天天喊什么"素质教育"最多具有娱乐价值。 

话题:



0

推荐

刘云鹏

刘云鹏

342篇文章 306天前更新

刘云鹏 男,1972年出生于山东章丘。1998年7月就职于当时尚存的中信国际研究所, 2003年12月离开。1992年至今, 致力于通过读书、思考和生命体验来追求真理。曾经热切关心社会和苍生的命运,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