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成长于当代中国, 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被动学习了很多东西, 比如化学。被动学习的意思是, 我没有主动的兴趣, 没有迫使我去学习的困惑, 也就是没有意愿或欲望。在这样的学习中, 大脑意识去理解学习对象, 能弄懂, 足以应付考试。可是, 这样学来的知识没有被自我意识确认, 没有与自我意识发生关联, 也就是说, 我不知道这样的知识跟我的生命究竟有什么必然关系。于是, 在考试之后, 这些知识很快被遗忘, 在我的being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印记。被动学习是对生命的浪费, 对生命本身的否定和蔑视。

当我出于真正的饥渴和解决困惑的迫切性, 在问题意识的推动下, 主动去寻求真知的时候, 生命具有了自主性, 活了起来, 像一条具有内在的dynamics的河流。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差异, 关乎一个根本的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的问题, 关乎"心"与"脑"的差异, 却总是被现代人极力回避。

在我被动学习的时候, 大脑意识指向学习对象, 与之问答互动, 最终掌握了这个对象领域的知识, 可是这样的知识没有在我的内心感受中引起震颤, 没有发生recurrence, 没有被自我意识确认, 说白了, 我没有理解这些知识对我的个体生命意味着什么、何以(首先)出现这样的知识领域。根源在于, 在被动学习中, 我没有饥渴和困惑, 我的意愿(欲望)没有参与。Human is desire. 由于我的欲望没有参与, 这样学来的知识无法触及我的being本身。而在困惑和欲求的推动下,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 学来的东西能解渴, 借着内心感受中的recurrence, 大脑把握的客观知识被自我意识确认, 真正成了我的知识, 主观和客观发生了融合。

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的差异, 类似于动物与人之间的差异。动物可以有自我感觉, 却没有自我意识, 生存在自然以及与自然的关系中, 动物有需求, 却没有欲望。只有人有自我意识, 而欲望是自我意识的前提条件。被动学习意味着, 人降格成了动物。以被动学习为导向的教育制度和意识形态, 把人当成了动物, 根本没有、也不可能培养人。

现代世界被大脑意识片面支配, 很多领域的学术知识只是大脑里加工出来的客观知识, 与学者的欲望没有直接的关联, 学者的欲望或者指向别处, 或者与自己的知识对象建立了虚假的关联。最令人惊讶的是, 越是貌似关乎人的本性和目的的领域, 如宗教哲学和学院心理学, 客观知识的异化往往越严重。大量的现代学者遗忘了个体性的生命存在本身, 没有正视自己的欲望, 在自欺中收获了头衔、荣誉和地位。

话题:



0

推荐

刘云鹏

刘云鹏

342篇文章 306天前更新

刘云鹏 男,1972年出生于山东章丘。1998年7月就职于当时尚存的中信国际研究所, 2003年12月离开。1992年至今, 致力于通过读书、思考和生命体验来追求真理。曾经热切关心社会和苍生的命运,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