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 关于情绪的现象学考察特别有意义。我们经常陷入情绪, 可是很少去体验进而描述情绪的实质和结构。比如"愤怒""恐惧""遗憾""悔恨", 甚至"effort", 你去观察、体验、描述, 很快就体会到唤醒。比如年初的心理分析回顾课上, 我们谈及了焦虑的本质, 焦虑为什么自成一类。我们时常感觉的所谓"生存压力", 这压力究竟是怎样的?从何而来?首先要做的是基于实际体验的现象学描述。一旦你去体验和描述, 就会被唤醒, 很可能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 唤醒的一个日常途径就是, 考察体验描述我们最习以为常习焉不察的生活。越taken for granted, 越隐藏着存在和生命的秘密。

抑郁是最经典、最有意义的生存感受之一, 最值得现象学描述。这种对内在体验的描述能直接启发人们理解, what is life? 经历过抑郁的人们, 是幸运的, 因为命运给她们提供了一个很切近的机会, 一下子领悟到"what is life?", aliveness是什么、从何而来。还有其他普遍的人类生命体验, 具有极大的唤醒价值, 只要你去体验和现象学描述, 然后去思考。比如, 基于普遍而深刻的生命体验、同时又属于重大的历史文化现象的几个主题, 其一, 几乎永远贯穿人类历史的二元论体验, 尤其与西方历史中的灵知派和后世的二元论异端有关。假如没有体验思考这个主题, 可以说, 一个人对"宗教"一无所知。其二, 虚无主义, 尤其19世纪晚期以来的"欧洲虚无主义", 同样是个体生命体验和集体历史文化现象的交织, 死死抓住尼采和海德格尔那代人的生命体验和文化意识。花时间去体验、追问、思考, 当然切勿像学者们那样当成与个体生命无关的客观文化课题, 那么, 足以不虚此生。虚无, 是一个与抑郁分量相近、又更为普遍的典范生命体验。虚无, 自杀, 都是特别有意义的seminar的主题。抑郁更是。而且现象学描述是进一步思考理解的最不可缺的环节。极少有人没体验过虚无, 如同极少有人没经历过抑郁状态。抑郁和虚无, 从反面提醒人们, What is life? 生命, 鲜活的生命, 生命的鲜活, 究竟源于哪里?

总结一下要点, 关于生命的真理和自我知识, 不必去远处找, 回到人自己身上, 一切都隐藏在内在生命中。Pathos, 是通往觉醒的入口, 尤其通常所谓负面的情绪体验。由于taken for granted, 又由于人们习惯回避negative experiences, 就错过了唤醒自己的机会。没有吉凶分别, 放下吉凶好坏的评判, 尤其去体验或重新体验那些负面的生命感受, 先不急于解释, 学习去做现象学的本质描述。负面的生命感受尤其是觉醒的入口, 因为它们往往从反面提醒人们去觉察和追问"what is life?"。在一切问题意识中, 对于生命的真理和自我知识, 最切近、最要害的是: What is life? Where does it come from?

 2. 唤醒, 就是让人意识到通常"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东西, 让"从来没有离开过水的鱼"意识到"水"的存在。生命的本质, 基于比较/有无相生的大脑二元智力恰恰抓不住。现象学方法的意义恰恰在这里。如何让大脑意识到本质上大脑思维方式意识不到的东西? 好比说, 机器人在程序支配下工作, 你如何让机器人意识到"自己完全是在程序支配下工作的"。阿尔法狗击败了人类旗手, 你如何让阿尔法狗意识到自己的程序, 意识到不是它自己厉害, 而是程序设计师厉害? 大脑意识如何意识到"化身意识"/innate consciousness?

比如说, 昨天我谈到"无"和"有"的分别问题。人的大脑如何意识到"有"? 恰恰因为我们称为"有"的东西是有限的, "有限"意味着人可以创造条件呈现"有"和"没有"之间的差异, 于是基于有无相生的大脑意识才能意识到"有"。"无", 并非真正的"没有", 而是"无"是无限的, 大脑无从意识到它。物理学如何测量无限? 缺了有无的对立, 科学就无法意识到。课上我们曾提到"以太"。今天关于"杨振宁的最后一战"的文章暴热。物理学有可能发现"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绝无可能! 离开"无", 有些现象终究得不到解释。可是物理学没法认识"无"。

 3. 客观现成的知识是死的。死的知识很难唤醒活人。因此我们不做学术, 拒绝客观学术。因此我们从来不单独谈论文本和圣人的话语。我们才在内心里去体验和寻找。当我们提到圣人的话语时, 仅仅是引证, illustration. 教育的目的是唤醒, 而不是往脑子里装思想史和哲学史。如何是研究现象学? 不是一辈子研究胡塞尔及其弟子们的话语和思想, 而是像他的那些名副其实的弟子们一般, 首先抓住一个一直没有被照亮的生命领域, 去做本质描述, 去照亮之。禅宗师傅会研究"佛教思想史"? 不会。现象学是哲学工作的一个大工地, 一群人几十辈子也做不完。因为生命感受无穷无尽。

何为本质描述? 拿最简单最基本的例子, 愤怒和恐惧。可以说, 愤怒是恐惧的反面。因为愤怒是扩张性的和肯定性的, 而恐惧是收缩性和否定性。这是本质描述的一个侧面。本质描述可以启发进一步的追问。我愤怒时我试图肯定的是什么? 我恐惧时我不自觉地否定的是什么? 比如何为"困惑"? 当我感到"困惑"时, 我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 我究竟困惑的是什么? 怎样的本质特征让"困惑"区别于"怀疑""xx""yy"?

 4. 如何让大脑意识意识到向来意识不到的事情, 照亮无意识? pathos是可能性前提, 对pathos的体验和现象学本质描述是入口。烦恼是意识进化的必要条件。没有烦恼就没有觉醒。可是, 我们要抓住烦恼, 领悟烦恼的意义。比如, "焦虑"是最基本的生存情绪, 人们生命体验的加深和拓展, 同时就是意识不断被唤醒、与无意识不断对话的过程, 人的being发生真实的转化, 作为being之自然呈现的意识和话语就具有了更高的频率。magic的核心是invocation & evocation, 其间一个人的意识暂时地、又一再地与更高频率的意识融合, 最终被elevated. 假如我们不太容易自己去做现象学描述这类自我唤醒工作, 那可以去接触那些更高频率的意识和心灵, 从一再地融合中被唤醒, 被elevated, exalted. 又假如我们一时不容易阅读保罗. 利科和列维纳斯, michel Henry, 所幸我们还有伟大的文学。20世纪就有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 陆续被翻译进来。伟大的文学不会理会思辨的魔鬼, 无一不基于深刻而痛切的个体生命体验, 而且伟大作家往往不自觉地做了大量现象学本质描述工作, 照亮了内在生命和人的生存。由于生命体验的扩展和深化, 这些伟大作家的文字呈现出更高的频率, 具有强有力的唤醒价值。活在焦虑中, 却很少人"认识"了焦虑, 经历了源于焦虑的唤醒。

 5. 觉醒不是通过对人性的拒绝和超越实现的, 而且通过对人性的探索、如实接受、整合和升华。Growing up, 通过grow down. 人的生命是完整的宇宙, 是神圣意识的体现。人很难能通过厌世和逃离生活来觉悟, 而是恢复鲜活的生命和生命的鲜活, 找到生命鲜活的源头。

人觉醒的过程是化身意识成长进化的过程, 意识和无意识不断对话的过程, "I"及其自我认同不断后退的过程。如何在这个意识进化的过程框架中理解"无意识"? 整个世界的展开, 包括macrocosm和microcosm, 具有我们无法否认的统一性, 是统一的神圣意识的展开。一切过程的推动力源于Spirit. 我们用最简化的三分法, body (mind)-soul-spirit, 或者大脑里的ego-个体累世进化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的主人公和作者-普遍性的神子或说小写的神。人的独特性在于, 由于有了大脑, 在物质身体层面生出了mind, mind与化身意识发生了分裂, 在mind中出现了"I"的意识。动物的生命活动基本上是作为化身意识的soul或group soul/oversoul支配的, 大脑里没有出现能意识到"self"的"I". 所以动物只是如其所是地生活, 没有ego和Self之间的背离, 很少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矛盾。就人的生命来说, spirit推动着soul, soul支配着mind/body. 可以说, 相对而言, soul是ego的无意识动力, 而spirit又是soul的无意识动力。spirit是普遍性的、神性的, 根本上没有个体性。soul有个体性, 需要经历累世的漫长进化, 进入长篇章回体小说。ego是最前台的人生角色。ego一开始自以为是, 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人, 自己有free will. 可是烦恼、挫败和虚无最终会让ego认识到, 自己一直在soul的无意识动力的掌控中, 一意孤行无法逃离soul的意愿。借着ego和soul的对话, ego的自我认同、"I"的落位开始后退, 从人生剧本中的不自知的角色, 后退到作为unit of evolution的累世轮回中长篇小说的主人公。

接下来, 这个作为permanent witness的主人公意识仍然不情愿放弃自己的个体性, 还要经历烦恼和成长, 而烦恼则来自soul和spirit的背离, soul终究逃脱不了spirit的掌控, 毕竟一切都是那个统一的神圣意识的展开。spirit是终极的无意识。"I"最终要后退到普遍的spirit层次, 个体性彻底臣服于普遍性和神性。"I"不断后退, 不得不后退, 后退的过程就是人不断深入自我认识的过程, 就是在生命之树上意识不断上升最终回归的过程。最终人意识到自己就是完整的宇宙, 宇宙/神/人是一回事儿, 自己就是神, theosis of man. Creation is theophany; theophany is theosis of man. 我们可以在卡巴拉的生命之树上更具体地考察这个意识的后退和上升过程。………

意识进化的推动力就是烦恼, 烦恼则来自"I"对于其背后的更根本的无意识动力的无知和一意孤行的执念。借着无法逃离的烦恼, "I"才不得不不断后退, 自我认同不断修正和扩展。在整个进化过程中, 在到达终点之前, 人必然一再地自以为是、一意孤行, 也如此才不断经历烦恼。在人意识到自己就是神、就是整个世界之前, 人必然一再地自以为是、一意孤行。必然, 而且必要。

那么, 人的生命进化中, 最根本的、普遍的"障碍"是什么? 在遭遇无意识的规训时, 人的ego的自我防御。当然, 由于成长需要时间, 创伤的疗愈需要时间, ego的自我防御首先也是必要的。最终仍然是烦恼本身, 难以继续回避的烦恼本身, 迫使人放下防御措施, 放下ego的执念和顽固的认同。你一旦经历了意识后退、ego臣服的过程, 再看周围的世界, 最明显的事情就是人们的ego的自我防卫, 花样繁多的自我防卫。

 

话题:



0

推荐

刘云鹏

刘云鹏

341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刘云鹏 男,1972年出生于山东章丘。1998年7月就职于当时尚存的中信国际研究所, 2003年12月离开。1992年至今, 致力于通过读书、思考和生命体验来追求真理。曾经热切关心社会和苍生的命运,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