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为了获得生命的智慧, 实现being的转化, 鉴于人生的短暂和闲暇的稀缺, 我们特别需要去认真关注和发现事实, 学会思考。近来我越来越意识到了这个事情的关键性。原因可能是, 近来精力和积极性不足, 年龄越来越大, 精力饱满的时日越来越少了, 就会去思考如何在有限时间中实现尽可能的进步。

在谈论教育的时候, 我们经常论及"文明(积累)的负担", 尤其近几百年以来由于印刷术和人类大脑智力及反思意识的发达, 无论哪个领域, 包括我们关注的生命智慧, esotericism & occult, 一流的经典著作越来越多了。可是当代人专注读书思考的时间可能比古人更少了。拿我来说, 有不少朋友以为我读了很多书, 无论是40岁之前还是40岁人生转向之后; 而且有友人认为, 读得过多了。我40岁人生发生了根本转向, 开始关注和思考内心最饥渴的主题, 几年来几乎旁无他骛, 逐步了解和确认一些最值得追随的经典作者, 比如葛吉夫, 克劳利, 尤迦南达, Dion Fortune, R.A. Schwaller de lubitz, Franz Bardon, Rudolf Steiner, Dolores Ashcroft-Nowicki, Josephine McCarthy, Julius Evola, Alain Danielou, 当然还有HPB和Isreal Regardie. [这些人物, 就我这一生的true will来说, 是当代最好的masters.] 他们的著作需要时间来理解, 她们的道路更需要时间来实践。可是在40岁之前, 我对他们一无所知。从2013年发现葛吉夫的教导《探索奇迹》以来, 六年了, 一个始终的压迫性的感受就是, 时间不从容!

[在这条路上, 人们通常低估了understanding的重要性。假如一个人的家里藏着财宝, 他却不知道, 就等于没有; 一个人是国王, 可自己没有意识到, 他就不是。在水瓶座时代即将来临的历史时期, 在追求和实证生命真理的道路上, understanding的重要性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突出。]

我阅读思考过的书多吗? 远远不如HPB, 葛吉夫、克劳利这些masters不到30岁时的程度! 他们的探索道路都是从十来岁开始的。看一下克劳利推荐给银星社或O.T.O成员的必读书目, 至今有80%我没有通读过。我们身在汉语世界、接受中国式学校教育, 在我们关心的生命主题上, 30岁之前大家都是一片空白, 甚至吃着垃圾读物长大的。是的, 就思想著述的质量而言, 与我提到的那些masters相比, 中文世界的作品近于垃圾食品。可是, 假如我们人生已经过半, 闲暇稀缺, 怎么办? 显然, 读最必要、最究竟的书, 抓住根本, the fundamentals, the irreducible, 在实践途径上也是如此, 抓住根本, 把握Essence, 不在外层的特殊性包装上分神。

今天我想更进一步, 说明更根本、直接的两个要点, 一是认真去发现基本事实, fundamental facts, 最大程度利用attention和common sense; 二是学会正确思考。这样, 我们就不必读太多的书了。

人们通常以为, 理智正常的成年人都了解关于人的生命的事实。事实性知识是大家共享的常识。By no means! 事情的真相恰恰是, 绝大多数人们活在习焉不察中, 活在一大堆意见中, 自己的注意力几乎没有认真关注过关于生命的根本事实。Attention是稀缺的资源, 一个人一生中attention更多指向什么, 决定了这一生在多大程度上虚度了年华。而任何一个领域, 只有有意识地认真关注过, 考察过, 才可能发现多数人习焉不察的基本事实。人们看不到的本可以看到的事实, 远比人们以为的多得多。对于习焉不察的人们来说, 当有人系统地陈述和说明一些根本事实的时候, 他们就理所当然地把"事实"当成了"理论"或"意见"! 假如人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注意力, 认真关注生命的内容和状况, 就会大大扩展"常识"的范围。一旦常识的范围和深度得到扩展, 我们会避免很多的虚妄, 很多书都不必读了。

拿例子来说吧。body-soul-spirit的三分法是理论模式吗? 不是, 是每个意识清醒的人都能觉察到的事实, 就如同世界上存在矿物、植物和动物的区分一样。body, 物质身体, 遵循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规律; soul是内在感受的记录, subjective perspective; spirit, 人的心灵中能把握事物之客观实相的部分。当我们看见植物开花的时候, sensations, feelings, knowledge/thinking, 层次分明。每个人内省自己的心灵生活时, 都能区分feelings, thinking, willing, 而且能直观到它们的层次和优先顺序。葛吉夫说, 人的生命进化到了No. 6, 能"看"到全部的subjective knowledge; No. 7能通达全部的objective knowledge, 克服了与万物的separatedness, 没了主客内外的分别。这仅仅是事实性的说明, 既不是理论也不是意见。

再拿生命的驱动力来说, need, want, will/desire, 几个层次是显然的事实。人活在ego里, 经常说"I want to ……", 这是自我意识的愿望。可是肉身层面的饥饿不属于"我"的愿望, 那是肉身的基本需求, "我"首先必须满足"它"的生理需求, 首先要保证活着, "我"才能进一步满足"我"的wants. 显然, 就生命的驱动力来说, needs和wants处于不同的层面, 前者属于肉身, 后者属于主体意识。除了needs, 生命的驱动力全部来自"我"吗? 远非如此。无意识中、内心深处的强迫性的意愿远比自我意识强大! ego远远不是生命的主人。对于无意识中的意愿来说, ego总是无法抗拒, 即便理性上不认同, 也总是无能为力。圣保罗的那段名言千古流传, 说出了普遍的心灵真相。心灵深处的意愿, 与True Will相关的意愿, 我们这里名之为"will/desire". need, want, desire, 生命的驱动力层次分明,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内在感受来直觉到。

通常人们笼统地谈论"欲望", 出生和人生动态是"欲望"推动的, 可是关键问题是, 哪个层次的"欲望"是最根本的推动力? 人们一次又一次来到世上, 是为了吃饭, 为了满足生理需求? 当然, 在一个人刚从动物界进化成人的初期, need, want, desire, 相互之间差异极小, 一致性极大, 貌似是由盲目的动物本能推动的。可是, 假如reincarnations仅仅是生理本能推动的, 那么进化本身就是没有必要的事情。当然, 唯物主义进化论者总是认为, 生物进化是偶然的结果, 无需有方向的推动力, 而偶然是不可、也不必解释的。另一方面, 我们可以思考, 在人这里, 自我意识都是被无意识中更深的will驱动的, 那么动物比人更能不受无意识驱动力的支配? 不能。动物和植物的有限意识更做不了自己的主。本能, 更是无意识的驱动力。对于宇宙万物的过程来说, 无意识的推动力就是大写的Spirit. 肉身层面的生理需求, 不是生命往复循环的根本动力, 更不是生命进化的根本动力。对于多数文明人来说, 又一次来到人间, 不是为了满足食色的生理需求, 也不是为了满足"我"的种种愿望, 根本的推动力是ego往往意识不到、却受其支配的will/desire. 终极推动力, true will, 才是生命热情、兴趣、人生意义和鲜活的源头。为什么这是事实而不是理论? 因为刚出生的生命是鲜活的, 成年人之所以变成半死不活的自动机器, 且不说各种心灵病症, 恰恰是因为人们认识不到自己的will/desire, 试图让needs & wants来主导人生! 假如needs & wants是最根本的推动力, 那么人们越无视和漠视ego不能自主的意愿, 就会活得越鲜活快乐。真是这样吗?

人为什么要走向觉悟, 最终获得全部的主体性知识和客体性知识? 恰恰因为普通人的ego远远做不了自己的生命的主人, ego的有限的意识被更根本而广阔的无意识支配着, 这个小我只是一个更大的意识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 人的ego又总是试图掌控自己的生命过程, 于是必然偏离无意识深处的true will, 结果陷入烦恼, 失去生命, 而烦恼又推动着人去探索内在的心灵宇宙, 通过self-knowledge最终又重新"得到生命"。

当我们越来越专注考察生命的事实, 越来越学会思考, 就会越来越明白, 我们先前误以为是少数人的"理论"的东西原来是基本事实。

话题:



0

推荐

刘云鹏

刘云鹏

342篇文章 306天前更新

刘云鹏 男,1972年出生于山东章丘。1998年7月就职于当时尚存的中信国际研究所, 2003年12月离开。1992年至今, 致力于通过读书、思考和生命体验来追求真理。曾经热切关心社会和苍生的命运,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