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机器人说到亲密关系的困难。这几天应酬多, 只能粗略记录几段谈话。为什么Michel Henry那么重要?关乎生命的本质, 这个问题又关乎人的生命和智能机器人的差异。理解人的生命的本质, 就必然不断反复思考体会人和机器人的差别。比如, 机器人为什么总是机器,忙于刺激-反应性质的工作, 却意识不到自己的程序?于是不可能升起自我意识。学习适应的能力也是程序自身赋予的。显然是, 机器人进入不了机器人之间的关系, 进入不了关系。一旦进入了关系, 互动中期望就可能落空, 落空就会导致失望和纠结苦恼。而根本上机器人不具备失望和烦恼的能力, 这又是因为机器人没有自我感受的能力, auto-affection. 所以归根结底, auto-affectivity是人的生命的本质, 有了这个, 才会出现自我意识, 才会进入关系。进入了关系, 才能不断发现自我。auto-affectivity似乎离不开肉身的存在, 因此意识的进化离不开一世又一世的incarnation.
然后, 我们发现, 的确很多人在很大程度上活在机器人的层面, 典型症状就是, 他们缺乏进入关系的能力和愿望, 尤其他们进入不了亲密关系。人们什么时候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创伤和阴影?在亲密关系里无处可逃。于是一方面是不愿意面对阴影和创伤的痛苦, 一方面是不能达成亲密关系的挫败。亲密关系之难挫败了大多数人, 不说所有人的话。正是这种挫败以及不可逃避的面对自己的阴影和创伤的痛苦, 迫使大多数人逃避, 向哪里逃避?约炮和嫖娼。这就是遍地约炮和嫖娼的部分根源。因为人们进入不了关系, 不能实现亲密关系, 于是逃避关系。而嫖娼和约炮不需要进入关系, 不需要面对关系, 因为嫖娼的实质是利用异性的身体手淫, 约炮的实质是双方合作各自手淫。
因此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 两个经历了成长的人, 相爱, 亲密无间, 可以彻底放松, 信任对方, 毫无防备, 可以无话不说。一旦进入这种亲密状态, 人们就没有冲动去约炮了。假如自己的爱人没有与自己进入这种亲密状态, 你就不要期望对方不会cheat on you. 莫要忘记, 一切善皆出于自由。
2. 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困难和悲剧主要源于, 由于童年的缺失或创伤以及家族系统的负担, 大多数成年人并没有真正长大成人, 因此心理能力承担不了做一个成年父母的负担。在多数成年人的心灵中, 总有一个没有长大的受伤的孩子和一个通过心理调整勉强适应了生存环境的少年。在不断上演的家庭戏剧中, (不)亲密关系中的一方或稍稍大了几岁的孩子的negative behavior往往会引发作为另一方的母亲或父亲心灵中那个孩子或少年的negative reactions, 而后者的负面反应又会引发前者或孩子心灵中的那个没长大的孩子的negative reactions, ……。能维持下去并有改善的可能性的前提是, 关系中必须有一方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成年人, 针对对方的negative behavior, 心灵中的那个孩子或少年不再站出来做负面回应。
对于童年缺失或家族系统的负担严重的父母来说, 他们真的做不到无条件地爱孩子, 而对另一方也是需求远远多于爱, 没有办法, 阿尔法功能不够强大, 对negative feelings的消化能力太弱了, 不仅消化不了, 而且理直气壮地生气, 理所当然地认为责任在孩子和关系中的另一方身上。成年人和“成年人”心灵中的那个孩子之间, 几乎无法交流, 更不用说达成和解或共识了。最糟糕的家庭是两个更多没有真正长大的“成年人”养育着一个孩子。孩子, 童年结束的时候往往是这类典型家庭事件最终引发的这个时刻, 她/他即便没有理性地意识到, 也已经感受到, 原来爸爸或妈妈自己(至少有一部分)根本没有长大, 他们也是孩子。
3.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年龄, 尤其心灵中那个一直没长大的孩子的年龄?其中一个简洁的依据是, 当然远不全面, 一个人能跟多大年龄的人生气。显然, 对于2岁以下的婴儿, 几乎所有妈妈都不会被惹怒; 2岁以上, 有些妈妈就做不到了。假如一个人, 父亲或母亲, 可以跟5岁的孩子生气, negative reaction类型的“生气”, 那么显然他/她心灵中至少有一部分的人格年龄不超过5岁。同理, 假如一个人的心理年龄超过了50岁, 那么她/他就很不容易跟50岁以下的人生气了。圣人不会跟全天下任何人生气, 因为他已经把所有的reactions 转化为了Proactions. 修行是什么过程?一句话, 把Reactions转化为Proactions.
关键中的关键是, 发现自我, 活出自我, 活出自己的太阳来。太阳是心灵中的divine child, 月亮是心理学中通常所说的那个“inner child”. 这个divine child, 就是科胡特所说的那个“孩子心灵中那个有待实现的成年人”。自我, 生命、爱和健康, 本来就是充沛自足的, 我们本身就是爱。不需要去寻找, 不需要去言说。当人们经常言说自我和爱时, 爱和自我就已经被遮蔽和遗失了。在那个神圣充沛的生命内核之外, 我们筑起了一道道壁垒, 很多障碍。这些壁垒让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出自我来。何谓随心所欲?看看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它们充沛顽强地活着, 从没有任何想法要模仿别的花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