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人世间一项普遍的规律是人生中苦与乐的平衡。这个规律适合大多数人。幼稚的人追求乐多苦少的人生, 总试图趋乐避苦。可真相是这样的: 没有品尝痛苦的人, 其快乐往往相当肤浅, 无论在强度还是意义上都是如此; 而那些能平静地承受苦痛的人, 几乎必定体验到了深刻的快乐。深度的快乐来自生命本源, 这份体验本身就是对生命真理的实证, 而生命的真理没有人能白白获得, 而必须付出苦难的代价。考虑到前生后世的关联, 这个苦与乐的动态均衡过程更加复杂, 也更加准确。极少数体验到深刻快乐的人在此世的个体人生中的确没有遭遇非凡的苦难, 那么他们就发展出深沉的慈悲心, 去承担天下人的苦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古典世界以及宗教艺术中的雕塑作品中, 看到的那些宁静高贵的面容中总似乎散发出淡淡的、严肃的忧郁。18世纪苏格兰人亚当· 斯密认为, 最高的幸福就是内心的安宁, inner peace. 20世纪的圣人尤迦南达著有一本名为<Inner Peace>的钻石般光彩夺目的小书。古典世界的悲剧以及悲剧精神在雕塑艺术中的体现, 表达了苦难何以净化了人类的心灵, 以及在这样的净化之后人的心灵所收获的那份inner peace, 尽管往往伴随着出于悲悯的些许忧郁色彩, 却呈现出深刻的满足和后世难寻的高贵。表面上文化繁荣的当代世界, 在真正在古典和宗教精神中浸润过的人们看来, 如同被动物本能和野蛮人的粗俗心灵所支配的世界。我的脑海里经常呈现古典艺术和早期佛教雕塑作品中那些宁静而高贵的面容, 而身边天天看到的是内心充满焦虑、烦躁和恐惧的现代大都市的一张张看似参差多样实则千篇一律的脸。若非反身内求, 诚实面对人生的烦恼, 发现出博大的慈悲心, 如何能净化这些焦虑、烦躁和恐惧?!

由于受到急于超越的宗教精神的长期影响, 加上官僚制和世俗理性的取向, 近世以来的中国人对人性缺乏理解, 因此在这样的土壤中很少出现像样的文学和悲剧作品。对于大多数迷恋灵修的国人来说, 他们若是把一部分时间花在古希腊史诗、悲剧和莎士比亚的作品上, 反而会更快地接近生命的真理。于我而言, 同样对一部分人来说, 假如还算年轻的话, 最有意义、最不会后悔的一项"投资"是, 花时间耐心地阅读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在这样的心灵基础上, 阅读福音书和薄伽梵歌更会生出真正灵性的花朵来。[深入、客观理解人性的教科书之一是莎士比亚。Harold Bloom干脆把他关于莎士比亚的巨著命名为《The Invention of Humanity》. 对人性和人生的客观理解、共情能力的充分发展, 是生命进化的最重要的功课。这项功课只有在人生过程中才可以完成, 在远离人世的丛林里是不可能的。]

话题:



0

推荐

刘云鹏

刘云鹏

342篇文章 306天前更新

刘云鹏 男,1972年出生于山东章丘。1998年7月就职于当时尚存的中信国际研究所, 2003年12月离开。1992年至今, 致力于通过读书、思考和生命体验来追求真理。曾经热切关心社会和苍生的命运, 直到自己也成为了弱势群体的一员。。

文章